d的“施政演说”,裴该就问了:“我但知陶君为将,屡破贼匪,江左无人可敌,但不知陶君从前可曾管理过民事么”貌似根据史书记载,陶侃后来在荆州,治理得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安居乐业,但不知道那是后来练出来的呢,还是现在就有这本事了
陶侃点点头:“曾任武冈令、江夏太守,但在任都未及一年。”
“好,”裴该点点头,“那我便将下邳国托付给陶君了,期以三年,陶君不但要使百姓得温饱、知礼仪,还须训练一支强兵出来,以便守备徐方,甚至于北进中原可能办得到么”
陶侃轻轻叹一口气:“我勉力为之吧。”
裴该又问熊远:“熊相如何,从前可曾理过民事么”
熊孝文回答说:“曾为豫章主簿、功曹,后领武昌太守,但未能到任。”
裴该嘴角一撇,微微而笑:“那我便拭目以待,熊相如何使彭城百姓知晓礼仪了。”
东海王妃裴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裴该留在江东的情报头子虽然不大称职她利用自己尊贵的身份,自然可以接触到建康城上流社会的每一分子,不管是北伧还是南貉。不过裴氏日常接触最多的,自然是各家贵族妇人,所以她传递给裴该的情报,很多牵扯到内帷之事,张家长、李家短的,说实话价值不高。
没办法,终究没有受过正规训练话说这年月也没有什么情报科目区区一深闺妇人,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就已经很了不起啦。
但只要裴该明确指定了所要探查的内容,裴氏所能给出的讯息还都挺详细的。比方说这次,短短半个月之后,回信便即送抵淮阴,信中明确开列出熊远的履历不过止及于三代,因为这位熊孝文,三代之前连士人都还不是呢
倒真是家雀跳上枝头变凤凰的神奇出身,简直比前汉公孙弘从放猪娃奋斗到丞相还要精彩,当世大概只有从奴隶到将军的石勒可与之相提并论。
熊远的祖父名叫熊翘,原本不过是石崇家中的奴仆而已,但是据说知书达理,还个性廉洁、正直真不知道石家怎么会出了这么一号奴才结果某次被潘岳见到了,非常惊奇叹赏,劝说石崇把他释放为平民。熊翘就此返回南昌老家,终究是大户人家出来的,那腰杆儿肯定比乡下土地主要硬啊,也不知道怎么一来,竟然得以跻身于士人的行列。
等到孙子熊远长大成人,因为在家乡名望比较高,就被县中召为功曹。熊远一开始还不想去,县令命人强迫给他穿上深衣,戴上巾帻,还押着他给自己磕头,这才揪他出了山。然后仅仅任职十多天,熊远就被推荐到了郡中,担任文学掾由此可见,这人的文采应该是不错的。
然而熊远还是不肯去,说:“辞大不辞小也。”
还不如让我留在县里呢。郡守考察了一番,觉得这人挺有本事,竟然举他为孝廉。
数年后,郡守奉命前往西陲去讨伐氐羌,要求熊远跟随,熊远说我不懂打仗,不肯从命,但是一直把郡守送到陇右才回来。其后新任郡守夏静又辟他做功曹,等到夏静去职,熊远又一直把他送回老家会稽,方才返乡看起来倒是个挺重情义的人哪。不过也说不定只是表面功夫做得好,为了养望而已。
从此熊远就一路高升,做过州主簿、别驾,还被举为秀才。华秩做江州刺史的时候,甚至署他为武昌太守、宁远将军,就此迈入了高官的行列。可是华轶后来被讨平了呀,据说砍下他脑袋的,就是裴该所熟悉的那位卫展卫道舒书法家卫夫人的兄长、美男子卫玠的堂兄熊远不知道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竟然逃过一劫,没受牵连。
然后就在此前不久,司马睿就任左丞相,下旨征召熊远入幕,做了主簿。裴该有一点没有猜对,熊孝文还真不是喷了什么姓王的姓庾的当权者,而是当面喷了司马睿,所以才被赶到了江北来的
随信还附上了熊远喷司马睿的奏章,也不知道裴氏是怎么搞到手的。裴该展开来一读,我靠,果然是个文采斐然的大喷子哪
原来不久之前,有消息传到江东,说刘曜在烧毁了洛阳之后,还派兵发掘晋武帝司马炎的陵墓。司马睿闻讯自然痛哭流涕,熊远却上疏说,消息未必确实,您现在哭个屁啊您应该暂署一位河南尹,派他去中州调查此事,倘若消息确实,到时候再哭不迟。倘若就这几句话也就罢了,熊远接下来却说:
“即宜命将至洛,修复园陵,讨除逆类。昔宋杀无畏,庄王奋袂而起,衣冠相追于道,军成宋城之下。况此酷辱之大耻,臣子奔驰之日夫修园陵,至孝也;讨逆叛,至顺也;救社稷,至义也;恤遗黎,至仁也。若修此四道,则天下响应,无思不服矣。昔项羽杀义帝以为罪,汉祖哭之以为义,刘项存亡,在此一举。群贼豺狼,弱于往日;恶逆之甚,重于丘山。大晋受命,未改于上;兆庶讴吟,思德于下。今顺天下之心,命貔貅之士,鸣檄前驱,大军后至,威风赫然,声振朔野,则上副西土义士之情,下允海内延颈之望矣。”
大概意思是:应该立刻派兵北伐,修复园陵,剿灭逆贼。修复园陵可以彰显孝道,剿灭逆贼可以顺应天意,救护社稷是大义之举,抚恤百姓是仁德之事。您只要做成了这四条,自然天下响应,无不服从还请赶紧发兵吧,不要冷了中原军民之心
司马睿当即回复,空口白话谁不会说,如今荆、湘两州动乱未息,我哪儿有兵北伐啊庾亮趁机建言,说熊主簿既然那么想北伐,不如就派他去江北任职得了
裴该手捧着裴氏亲笔抄录的熊孝文的奏疏,反复读了三遍,感觉此人真有一枝生花妙笔啊,你瞧这对仗运用得可有多娴熟,文意层层迭进,当真气势恢弘。只是有点儿可惜,这喷得还不够狠哪。
他前世就认定古往今来第一大喷,乃是宋代名臣胡诠胡邦衡,胡诠曾经写过一篇戊午上高宗封事,反对向金人称臣议和,要求赵构发兵北伐,恢复中原,就其内容来说,跟熊远这篇奏疏差相仿佛。但你听人胡诠是怎么喷的:
“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
“夫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陛下所居之位,祖宗之位也。奈何以祖宗之天下为金虏之天下,以祖宗之位为金虏藩臣之位”
“堂堂大国,相率而拜犬豕,曾童孺之所羞,而陛下忍为之邪”
“陛下有尧、舜之资,秦桧不能致陛下如唐、虞,而欲导陛下为石晋”
“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断三人秦桧、孙近、王伦头,竿之藁街。然后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自倍。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尔,宁能处小朝廷求活邪”
说白了就一句话:杀秦桧,止和议,谋恢复,否则陛下你就是石敬瑭,这临安政府不过一个“小朝廷”而已
两相对比,熊远的奏疏就不够瞧了。不过倒也不能要求太高,终究司马睿没有向胡虏称臣的举动,王导也没有秦桧那么无耻。据说南宋时候就有很多士大夫指出,咱们如今丧失中原,被迫退缩江南,乃是无奈之举,但你起码也得跟东晋学啊,东晋朝可是始终没有向胡人低过头哪
固然拿东晋比南宋,是五十步笑百步,终究王导等人胆子虽小,骨头还是硬的,跟他那个堂兄王衍不可同日而语,遑论秦桧、赵构。所以熊远这篇奏疏虽然不能象戊午上高宗封事那么流传千古,放在这年月,也算难能可贵啦。
裴该瞧出来了,陶侃虽然也是当世名将,但他恢复中原的欲望真没有祖逖来得强烈,尤其此番被贬江北,那就一副灰心丧气,敷衍了事的态度。其实江南与江北相比,就好比彭泽之比汪洋,池小难容大鱼,只有海里才能生出吞舟之鲸。陶侃在江左,不过定一国而已,若肯在中原奋斗,或有机会平定天下终究他比祖逖寿命要长得多了。
与陶侃相比,那位熊孝文虽然能力差了点儿,但志气却足堪继踵祖士稚,这是难能可贵的简直是南人中的异类,所以才会被赶到江北来吧。是不是因为他祖上做过石崇的奴仆,所以对中原的感情比普通南貉要更深一些呢
如此看来,熊远不能算是键盘侠,起码人敢露脸,敢到江北来,而不是象周札那样,直接推辞了任命。陶侃是因为才刚战败,负罪在身,所以不敢不来;熊远理论上是可以不应命的呀,大不了辞官归乡好了,他此前既然做过两千石,也有一定名望,那么蛰伏几年后照样有机会官复原职也是这年月的通例啊。
他敢来,而且一见面就口出恢复之言,还想让自己推荐他去追随祖逖,光这份胆气就足够自己钦佩啦。裴该从来以为,能力不足,可以锻炼,倘若志向不高,因循苟且,那人就彻底废了熊远还不废,可以观察一段时间,看看是否真能为自己所用,是否真是可造之才吧。
第十三章河北之战
建兴元年的秋冬之际,在江南有陶侃为杜曾、王贡所败,杜弢亦趁机卷土重来,荆、湘二州过半郡县再次落入叛贼之手;而在千里之外的河北,也有一场大战全面爆发。
要说当今世上,裴该最关注的人自非石勒莫属,他知道那将会是自己一辈子的强敌,因而多次遣人化妆出行,尾随于石勒军后,探查对方的动向。不过能跑那么老远去搞情报的人很不好找,一则你得武力过人,乱世中孤身游荡数百里,不被胡军、贼寇、地主武装甚至于豺狼虎豹给取了性命去,二则还必须对山川地理有一定的了解,要不然估计出得去,回不来,或者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返回老家
第一个条件倒也不难,王导给了裴该十四名部曲,都是能够力敌数人的强者,就算没有甄随能打,普通野狗、豺狼却也不惧,哪怕碰见老虎,也有一定的几率可逃得性命。要求再高就难找啦,而且真有那般刚猛顽强之辈,你不用于军中,陷阵破围,仅仅派出去打探消息,不显得太过浪费了么
第二个条件就难了,这年月还真没有什么“资深驴友”,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离开自家方圆百里之内,而且既然是王导所荐,大多都是南人,或者琅琊附近人士,熟悉河北地理、风俗的就一个都没有。
无奈之下,只好退而求其次,就那些没被拔擢为将领的部曲吧,多撒几个人出去,总不至于全军尽没吧。而且想必石勒此后将会久居河北,多往那里跑几趟,道路自然就认得熟了。
裴氏部曲带着主公的书信,先奔了临漳,去与刘演联络,若再通过刘演打听北方的消息,想必会比较方便也相对准确一些。大约就在陶侃、熊远等人赴任前后,派出去四名部曲,陆陆续续回来了三个剩下一个从此再也不见踪影,是死是活,无人知晓。裴该郁闷之余,开解自己说:也好,从此就不是十四名部曲啦,是十三个,正合“十三太保”之数
呀呸,我可不需要甄随那种干儿子
根据部曲们传回来的消息,河北的历史仍然按照原有流向发展虽然迟了一年
且说石勒为了搜集粮草,以便在邯郸、襄国间站稳脚跟,不期然便与苑乡的游纶、张豺等地方武装接上了仗。游、张等人本受幽州王浚所署,匆忙向王浚求援,于是王彭祖便遣督护王昌与辽西鲜卑合兵五万,前往讨伐。
石勒麾下号称胜兵十万,其实数年转战,从葛邳到泰山再到襄国,早就不足数了,而且因为粮草不充裕,士卒多疲弱,战马多饿死,战斗力与裴该还在的时候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要不然也不会放弃三台,不敢往攻了。而辽西鲜卑本是塞外劲旅,长槊骑兵天下知名,胡人闻风丧胆,再加上辽西公、大单于段疾陆眷亲自领兵,还带着兄弟段匹磾、段文鸯,以及族弟段末柸,勇将健卒几乎是倾巢而出,所以才一接触,石勒就连吃了好几场败仗。
当时段疾陆眷屯兵渚阳,距离襄国还不到十里地,派他几个兄弟率军进抵城下,修造战具,准备攻城。襄国的城防工事尚未完备,必然难挡辽西鲜卑的兵锋,军中就此人心惶惶,都说咱们就不该到河北来啊谁给明公出的主意程子远他就应该自杀以谢全军
程遐慌了手脚,只好跑去向张宾求计。张宾不禁捻须而笑,心说我原本打算建议明公到这儿来的,却被你抢了先,可是我敢来自然有所倚仗,你几乎不通军事,就光会照抄裴该的三言两语,这会儿知道害怕了吧
石勒召集诸将商议,最终还得张宾献上破敌之策再加上一个狡诈的孔苌,也在旁边儿帮着完善了计划。于是石勒暗在城北抢修了二十道突门城墙上便于军士进出的秘门,然后假装不敢出城野战,而要固守城池,以麻痹城外的鲜卑军。数日后,鲜卑军首先攻打襄国城北的营垒,花了大半天的时间将之攻克,随即段末柸便率军入驻,打算等次日便猛攻北门。当日晚间,石勒率军上城,扬声鼓噪,以吸引鲜卑人的注意,却暗中派遣孔苌率领精锐千人潜出突门,进攻北垒。鲜卑军猝不及防,当即崩溃,段末柸竟被生擒活捉。
段末柸所部乃是辽西鲜卑的精锐,所以石勒才要先挑他来打只要打垮了段末柸,敌军必然胆落。而且段末柸为人豪勇无谋,却又不是段疾陆眷的亲兄弟,段匹磾、段文鸯等人皆深嫉之,所以他才会亲
小说推荐:《离婚后,我被烂片女王觊觎了》《锦宫春暖》《家兄嬴政,谁敢杀我?》《我!清理员!》《替嫁多年后》《黄昏分界》《犯罪专家在恋综杀疯了》《历史人物的现代生活》《了了》《白衣披甲》
重生了【chongshengle.com】第一时间更新《勒胡马》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