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重生了chongshengl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嗜茶爱梅,“闲贪茗碗成清癖,老觉梅花是故人”。饮着清茶对着梅花“一番清兴了,心事付吟丝。”
当然除了将心事付之于诗外,更付之于画,付之于他笔底的梅花。他所所画的梅花清淡秀雅,有一股疏香冷气,以抒发其清高孤傲的襟怀。
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曾对汪士慎画的梅花有评语:“千花万蕊,管领冷香,俨然灞桥风雪中。”
在扬州八怪中,汪士慎是一个格调极高的画家。他一生清贫,每以诗酒自娱,笔耕自给。他性情温和,与世无争,有朋友索画,即慷慨赠予,遇俗子,虽断炊亦不一笔。晚年,他双眼瞎了,犹能大草书有如神运,朋友呼之为“心观”,意谓眼不能视,而心如明镜,若有神助。
杨靖一听这个乐了,冲着老舅比划了一个大拇哥低声说道:“老舅,人家别人玩古玩都是凭借着记忆来判断东西,您可倒好,随身带着度娘啊”
老舅把手机揣兜里说道:“都什么年代了一些硬性的常识不用死记硬背了,手机是干什么用的这就是用途之一。”
杨靖无奈的耸了耸肩膀,老舅这懒偷的,绝对可以打十分
s:鞠躬感谢“紫炎天骄”100的打赏。今天有个白事需要过去帮忙,所以两章连发,求推荐票。
第七十八章发脾气的老爷子
外公缓缓地摘掉了老花镜,用手摸着这幅画的镜框,脸上带着一丝笑容说道:“好画,好画啊大开门的好东西,确实是汪士慎的画不错。”
店老板的眼光还算不错,他看得出来外公是被杨靖和老舅推着进来的,很显然,这三位就是以这位老爷子为主了。
店老板笑着弯腰对老爷子说道:“老爷子,不得不说您这眼光是这个”店老板再次竖起了大拇哥。
外公被表扬了,就好像一个孩子一样笑了起来。
老舅低头问外公:“爸,这幅画您喜欢吗”
老爷子点头,不过随即又摇头说道:“这画如果我没看错的话,应该就是汪士慎的真迹,我曾经见过很多有关于梅花的画,可要论飘逸灵动,还要数汪士慎啊。这画很不错,我很喜欢,不过,这画咱买不起啊。以这幅画的尺幅来讲,现在估摸着怎么也得三十万啊。小龙,算了,这画我不要了,看过了我就满足了。”
店老板一听老爷子这话,脸色变得有些不好看起来,低声嘟囔着:“老爷子,这画可不止三十万啊,这幅画现在最起码得一百万啊。”
杨靖拉了那位店老板一把,低声说道:“我外公七年前做过开颅手术,做手术之后的事情他基本上都记不得了,但还能记得做手术之前的事情,他老人家说的这个价格,最起码也得是2010年的价了。”
那老板一听这话,脸色变得稍微好了点,低声说道:“老爷子还得过这种病啊”
杨靖点了点头,做了一个“你请见谅”的表情。
老舅问店老板:“这幅画最低多少钱”
店老板看了看老爷子,又看了看那副画,咬了咬牙说道:“这幅画的尺寸是104485厘米,在汪士慎的画中算是中等靠上的了,您如果真的想要的话,一百万您拿走。再低我就卖不着了。”
这个价格让杨靖微微的点了点头。现在汪士慎的画增值还是比较快的,2013年保利香港春拍的时候,曾经有一幅汪士慎的山茶幽兰图,尺寸是88529厘米,比这幅画还小呢,结果拍出了184万港币的高价。
同年的嘉德秋拍上,汪士慎的一副和这幅画尺寸差不多大小的傲梅图,拍出了101万的价格。
要是到了现在,汪士慎的画绝对还能再拍出更高的价格来
当然,那是在拍卖会上拍出的价格,汪士慎画的真正价格应该要比拍卖价低一些。
汪士慎画梅花在华夏历史上是绝对可以排进前五的大师,按说他的画的梅画的价格还应该更高才对,但汪士慎一辈子就是以卖画为生,去世后留下了不少的品,因此他的画虽然是业内公认的好画,但却一直拍不上什么高价。
平心而论,现在店老板给出了一个一百万的价格,真心不高,这毕竟是汪士慎的真迹。
老爷子虽然耳朵背,可老板这话他听到了,老爷子顿时就不高兴了。
“什么一百万现在汪士慎的画怎么这么值钱了前两个月我还在一位老友那里刚看到一副汪士慎的墨兰图,那尺寸比拟这幅画大多了,可我那老友买那副画也不过才花了四十六万。老板,你这价格贵了”
杨靖和老舅相互对视了一眼,都露出了无可奈何的苦笑。不用说,老爷子这又是把七年前的记忆套到了现在。
幸亏刚才杨靖给店老板解释过这事儿,店老板没在意,否则老爷子这么个砍价法,人家店老板一准儿得把他们三个轰出去。
杨靖真准备再砍砍价呢,老爷子的脾气忽然就上来了。
“不要了,这幅画不要了,咱家也买不起这幅画小龙,推我出去转转。”
这时候的老爷子,就像是一个发脾气的小孩。老小孩、老小孩嘛,一旦发起脾气来就得老老实实的按照他的意愿来,否则老爷子真敢把轮椅一甩,自己走回去。
老舅冲着店老板露出了一个歉意的微笑,推着老爷子走了出去,杨靖准备留下来给老板再解释一下。
老板倒不是糊涂人,知道这老爷子有病,也没等杨靖解释,人家就笑呵呵的摆了摆手说道:“得了小兄弟,这事儿我能理解。其实当年我家老爷子得老年痴呆症的时候,也是这样的。算了,这事儿就这么着吧。”
杨靖帮老板把那副画重新挂好,这才说道:“老板,这么着吧,我再从你这儿看看,有中意的我就买一件。”
老板兴致不高的点了点头,指着那边说道:“那里还有我收藏的几本古籍善本,你可以过去看看,至于文房四宝那边,我也收藏了两支精品湖笔以及两刀正儿八经大千纸,你要是有相中的,我给你便宜点。”
杨靖点了点头,走了过去。
先看了看店老板收藏的湖笔和摆出来的两张大千纸样品,杨靖微微的点了点头。东西确实是好东西,可杨靖对于文房四宝之类的东西并不是很喜欢收藏,再一个,这店老板收藏的这些东西虽然品相不错,可要论收藏价值的话,就算不上很高了。
杨靖对于收藏这样的东西没什么兴趣,于是就挪步来到了被玻璃柜保护的那几本古书跟前。
店老板收藏的这些古书一共有七本,杨靖看了看,就对店老板说道:“老板,您能把这本书拿出来让我看看吗”
看到杨靖从兜里掏出了一副白手套戴上,店老板略微犹豫了一下,就打开了柜子,从里面把杨靖所指的那本书拿了出来。
小心翼翼的把书放在柜台上,店老板说道:“小兄弟,你可得小心点啊,这本书虽然不是珍贵的宋版书,可也是康熙年间的书。或许价格不是很高,但当初我收藏这本书可是费了不少劲呢。”
听到老板这话,杨靖点了点头说道:“放心吧老板,都是行里人,这些规矩我都懂的。不管宋版书、明版书还是清版书,不管它们值不值钱,到了现在都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我们不能对不住我们的老祖宗啊。”
第七十九章偷梁换柱
相比于一册能够轻松上百万的宋版书,清版书的价格无疑要低的低,有些清版书甚至几百块钱就能买下来。
毕竟到了清朝,印刷术已经大行其道,印刷成本也低了很多。最关键的是,相比于七八百年前的宋版书,距今只有三四百年的清版书保存下来的要多得多。
这本清版书的品相还说的过去,按照杨靖判断,这本书的品相应该可以到八五品。
这一册书大约有七八十页的样子,封皮上写着书名古人杂谈,左下方是者的名字刘正。
很显然,这应该是一本介绍古人的书。
不过无论是书名还是者,杨靖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看着杨靖在看封面,店老板说到:“这本书应该是清康熙年间民间出版的一本书,在我收藏了这本书之后,曾经特意的查询过这名者。根据我的查证,刘正这个人字石歧,江南浙省人,是清康熙四十二年的举人。”
这位刘正刘石歧虽然不是什么名人,但既然老板能确定他是康熙四十二年的举人,那想必这本书就是康熙年间的书了。最关键的是,这本书到现在还能保持八五品的品相,也算是比较难得了。
杨靖小心翼翼的翻开了第一页,映入眼帘的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的大名。
介绍韩愈大约用了不到两页,再往后就是柳宗元、苏轼等人的介绍。
到了这里杨靖才明白,这本书应该就是清朝某个不得志的秀才或者举人,在无聊之下编撰的一本专门用来介绍唐宋明时期的著名文人的书籍。其用有点类似于现在度娘的人物百度百科。
这个时候,杨靖的电话响了,是老舅打过来的。
“老舅,你先陪外公转转吧,我在刚才那个店里再看看,一会儿我去找你们。”
挂掉电话,杨靖继续看起这本书来。
书编撰的不错,最关键的是杨靖发现这本书应该不是普通的清版书,而应该是一本刻本。
在古籍中,无论是宋版书还是明版书又或者是不值钱的清版书,都包含了雕版、活字、手抄等方式,但要论最值钱的,莫过于刻本了。
所谓的刻本就是专指用雕版印刷的方式印装的书籍。就拿最值钱的宋刻本来讲,如果说宋版书是古籍善本中的皇冠,那么宋刻本就是皇冠上最璀璨的那颗钻石。
同样的道理,即便是不值钱的清版书,如果是罕见的刻本,其价值也不见得就比不上明版书。
看到杨靖有些动容,店老板笑了。“怎么样,小兄弟,是不是看出这本书的与众不同之处了”
杨靖抬起头来看着老板,冲着老板比划了一个大拇哥说道:“老板,你这手段不简单啊,竟然能收藏一本清刻本,不过就是有些可惜了,这本书不是官刻本,只是一本家刻本或者是坊刻本。”
店老板笑道:“官刻本可不是那么好弄到手的,要是官刻本的话,恐怕早就被博物馆收藏了。”
杨靖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而是继续看了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杨靖这才轻轻地合上了这本书对老板说道:“老板,这本书不错,多少钱能给我”
老板说道:“小兄弟,你也看到了,这本书虽然是清刻本,无法与明版书和宋版书相比,但我这本书的品相却是顶级的。现在别说清版书了,就算是民国时期的书,也不见得能有这么好的品相啊。所以你想要的话,五千拿走。”
杨靖听了这话,微微地摇了摇头说道:“老板,这个价格高了。”
“不高,不高。这可是品相如此好的康熙年间的清刻本啊。虽然不是官刻本,但这个价格对于这本书来讲绝对不高。”
杨靖笑了笑说道:“老板,如果这本书真是康熙年间的清刻本,哪怕是家刻本或者是坊刻本,这个价格我二话不说就拿走。可惜的是,你这本书不是康熙年间的刻本,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本书应该是光绪年间的。”
“什么光绪年间的不可能啊这本书的者我确定是康熙年间的人,怎么可能是光绪年间的书呢”老板有点着急。
杨靖说道:“老板,您是专业搞古籍善本的,应该知道判定一本书的真实来历不能光从者身上来判断吧,而想必您也清楚清初年间的刻本有什么特点吧”
老板点了点头,正要说点什么,杨靖没给他说话的机会,而是直接翻开了那本书,指着上面的字说道:“清初年代的刻本,字体仍是明代末期的风格,字形长方,直粗横细。到了康熙之后,才开始盛行“写体”和“仿宋体”。至于到了道光以后,刻本的字体就开始变得呆板,世称“匠体字”。您看看这本书的字体,难道您认为这种字体是明代末期的风格吗”
“虽然这本书的者您可以确定是康熙四十二年的举人,但这本书的字体呆板,毫无灵气可言,正是清后期典型的匠体字,这样的刻本又怎么会出现在康熙年间这样的字体甚至连雍乾时期的刻本上都不会出现的啊。”
说后面这段话的时候,杨靖一直在看着这位店老板,果然,杨靖很清楚的捕捉到了店老板眼神中那一闪而过的慌乱。
这个时候,杨靖心中算是彻底有数了。
如果杨靖判断不错的话,这位店老板应该知道这本书是清后期的刻本,只是这位店老板不知道从哪儿搞到了一张封面,然后采用了偷梁换柱的手段,把封皮换到了这本书上。
这方面的事情,现在古玩界多得是。这位老板好歹还算有点良心,最起码还弄了一本清后期的刻本,要是换个黑心的老板,说不定就会拿民国年间的书来糊弄你。
如果要是换个基本功稍微差点的顾客,在看到者是康熙年间的人,以及这本书是刻本,或许在惊喜中就会忽略字体。
毕竟即便是匠体字,其实和雍乾时期的写体或者仿宋体看起来也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只有精通这方面的人才能看得出来他们之间的差别。
店老板看到杨靖说的如此的确定,知道这是遇到行家了,于是苦笑着问道:“那你想出多少钱”
杨靖笑了笑,竖起了一根手
小说推荐:《1979黄金时代》《红楼之平阳赋》【读趣阁】《诸天:从九龙拉棺开始无敌》《游戏搞到一个亿》《历史人物的现代生活》【退婚流小说】《灵气复苏,我从种田开始修仙》《阴影帝国》《高武纪元》